图片

摇钱树游戏机_森林舞会老虎机-游戏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范文 > 导游词 > 陕西导游词 > >

乾陵导游词

来源::未知 | 作者:摇钱树游戏机_森林舞会老虎机-游戏官网 | 本文已影响

有一句顺口溜这样说:“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在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秦大地上,遗存了59 座帝王陵墓,其中唐帝陵就达18座之多。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也是“唐十八陵”中最具个性的一座。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处的梁山上,距西安80公里。梁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东西交通的咽喉,如今仍为西兰公路之要冲。梁山由三座山峰形成鼎立之势,巍巍壮观,挺拔峻秀。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南边二峰稍低,东西对峙,形成主陵的第二道天然门户,人们俗称奶头山或乳峰山;你若从远处眺望乾陵,就会惊奇地发现,这座陵园恰似一位睡美人,悠闲而肃穆地躺卧于天地之间。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笔直的神道是她的玉颈,苍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南二峰为其胸,起伏的峰峦是她舒展的双腿,于檬陇缀纱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只有这时,你才会赞不绝口地感叹依这座天然形成的山峰建造的陵墓,竟是如此地与它的墓主人联系在一起,成为女皇的绝妙象征,真可谓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武则天生平

  说起武则天,大家一定不陌生,可能从小说和电视剧中了解了她。她的确是一位好学又勤奋的女人,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今天的山西人,少女时代的她美貌聪颖,14岁被选进皇宫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死后,26岁的武则天削发入寺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她再度入宫被册封为“昭仪”,几经周折后来又当了皇后。高宗去世后,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突破了太后临朝的惯例,在高度男权化的古代中国,身为女子的武则天,做出了许多男子想做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亲登皇位,改唐为周。她更为自已起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响亮名字:日月当空的“曌”,这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勇气,需要何等的挑战性与斗争性,需要何等的批判社会传统观念的思想深度!此时此刻,还有什么“男尊女卑”可言!难怪人们称赞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 “一个最伟大的女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不曾有过另外一个女人,像她那样经历过那么多的坎坷,遭遇过那么激烈的反对,又享受到那么多的荣耀,拥有那么高的权威。她两次踏进皇宫,当了28年皇后、6年皇太后、15年女皇,参与执政和独掌大权长达40余年。公元705年,风烛残年的武则天一病不起,死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时年82岁。第二年5月,她的儿子李显将她与早逝的高宗合葬于乾陵。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龙子,母亲为长孙皇后,因得到他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16岁时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驾崩,孝梯忠厚的李治登基,成为大唐时代的第三位天子。执政初期一切都较顺利,显庆以后,他的风疾 (当今称为中风)日益严重,许多政事交由武则天代理。公元 683年病逝,终年56岁,公元684年葬于都陵。两人合葬时,中间相距22年。                         

  这样看来,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两位帝王合葬陵,陵墓的两位主人,一位是唐高宗李治,一位是武周女皇武则天,虽各为一朝天子,却代表两个朝代,还是一对夫妻,人们称乾陵是唯一的双帝陵,这正是乾陵最具个性的体现,这种现象在世界陵墓史上都非常罕见。根据史书记载,乾陵陵园的格局完全仿照唐代首都长安城营建,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分为宫城、内城和皇城,宫城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外城周长40公里,原有亭台楼阁等各类房屋建筑378间,陵园布局整齐,富丽堂皇。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乾陵地面雄伟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我们今天参观乾陵,除了欣赏它的自然风貌之外,主要观看陵园内保存的大型精美的石雕。

  司马神道
 
  我们眼前这条气势宏伟的石阶瞪道是国家投资150万元、沿御道遗址、历时两年修建的一条旅游石台阶路,全长575.8米,宽11米,全部用富平墨玉石砌成526级台阶和18座平台,比举世闻名的南京中山陵还长75.8米,多建134级台阶。设计者们匠心独运、赋予石阶平台以诸多的象征意义:18座平台象征着唐代帝王在陕西关中的18座陵墓,第一道坡的34级台阶,象征着高宗在位34年;第二道坡的 21级台阶,象征唐王朝21位皇帝;第九道坡的108级台阶,象征着一年12个月、24节气、72候之和,或佛教中的108颗念珠,因而,也表示108个 “吉祥”,第十八道坡的8级台阶,象征八卦的乾、坤、坎、离、震、艮、巽、兑。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这条路左为山崖,右临深谷,前后是青石台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竟能产生回音。特别是在第八平台中部,回音非常响亮,据说轻击四掌,就能听到“消除烦恼”四字回音,再击四掌,便可听到“降来吉祥”四字的回音。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所以能听到回音,纯粹是自己心理的作用。各位如有兴趣,不妨亲身体验一番,试试自己的听力与感受。当我们拾级而上,到达最高平台处,就是陵园的第二道天然门户。

乾陵石刻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咏诗称赞:“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羔,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启翻案续新篇。”乾陵原有100多件大型石刻,分布在宫城四门之外,唯朱雀门外最多,也就是我们面对的神道两侧的精美石刻。从南往北,依次对称排列。这批石刻气势恢弘、造型逼真,充分代表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艺术水平,是唐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现在已成为乾陵陵园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存,被人们赞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一对华表挺拔高大,位居所有百雕之首,高8米,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浑然一体,它是帝王陵墓或宫殿前的标志,也是皇权的象征;一对翼马,是人们想像当中长有翅膀会飞的马的造型,它的设置为这座陵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一对鸵鸟,采用传统的浮雕技法,只淡淡几刀,便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百雕上现已斑痕点点,但它不仅没有损害鸵鸟的形象,反而使它显得更加古朴粗扩,憨拙可爱。乾陵设立鸵鸟就是因为在唐朝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种来自遥远异域,带有儿分神秘怪异色彩的神鸟。据说高宗生前特别喜爱,所以在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特意在乾陵安置鸵鸟。五对石马与牵马石人像,是帝王死后继续拥有千军万马的象征,但现在已残缺不全,具体损坏原因不清;十对双手握剑、高大魁梧的石人,是守卫陵墓的卫士,又叫翁仲,其名称来源于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古人。相传他是秦始皇身边的大将,力大无比,武艺高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让他镇守边关,威振夷敌。阮翁仲去世后,秦始皇大为悲伤,为了纪念他,就按照他的原型雕刻镐像立于当时的宫城司马门外,后世帝王便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在陵墓前也雕刻翁仲像用于守陵。以上给大家介绍的都是石人、石马、石鸟,现在我们去看一看乾陵另外一种类型的石雕,也是这座陵园中最具代表性的石雕——两通高大的石碑。

  讲到这里,给大家出一则谜语猜一猜:“生在高山,长在平地,头顶日月,一身文气。”谜底是什么?对,当然是石碑。中国古代的石碑因为写满了文字,所以就显得一身文气。这不,左前方的这通碑叫《述圣纪碑》,因为碑上刻有武则天撰文、他的儿子书写的记述高宗皇帝生平事迹与文治武功的文章而得名。碑上原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6000余个,由于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剩1000余宇。据说碑文刻好后,每个文字还填以金屑,不但使文气的碑身金碧辉煌,也使整个陵园显得更加宏伟、壮丽。这块碑从上到下通身是由7部分组成,高6.3 米,宽1.86米,当地老百姓又称它 “七节碑”,取 “七曜”的意思,包含日、月、金、木、水、火、土,就是说高宗李治的功德如同日月星辰一样光照整个天下。此碑曾经倒塌,是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修复起来的,碑顶是新修建的。檐角的护法力十原有4个,现在只有2个,也都残缺不全。

    与这通碑遥遥相对的便是被誉为历代群碑之首的无字碑,是为女皇武则天所立。碑是唐代人所立,却没有刻唐代人一个字,故名 “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刻文字,有三种流行的说法:一是武则天认为她是女子称帝,功高德大,无法用文字表达;二是有人说武则天临终遗言:自己的功过,留给后人评说,所以只立碑石,不刻文字;三是中宗李显为母亲武则天所立此碑,武则天曾经做过武周王朝的皇帝,死后却是以李唐皇后的身份葬于乾陵,李显在称母亲为皇帝还是皇后的称谓上举棋不定,因此留下无字碑。现在我们看到碑上的文字都是唐代以后的宋、金、元、明各朝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最有名的是中间那篇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碑文,旁边有汉字译文。内容为1134年金人重修乾陵地面建筑的事情。文字专家考证它们是—批至今难以读懂,也几乎绝迹的契丹文字,因此弥足珍贵。无字碑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通高8.3米,总重量达98.84吨,碑首两侧各浮雕4条缠绕的螭龙。相传龙有九个儿子,螭是其中的一个,它喜欢登高,所以作为一种装饰品古代人常常把它雕刻于碑首或宫殿柱身上。碑身两侧还有线刻的升龙图一幅,因为龙自古就是皇帝、天子的象征。碑虽然当初没刻一字,也不具备一身文气,但各式各样的10条龙,就是最高雅的文气了,达到了“无字胜有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最强大和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之一,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十分显赫,它同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相互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首领来往于当时的首都长安,还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来唐朝经商、留学和侨居。比如现在的日本、朝鲜、印度、伊朗等都曾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往来。唐朝政府在长安设置了专门的接待机构,叫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在当时的大学设立太学馆,接待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政府每年用于安排外宾食宿、资助外宾日常生活用品、发给他们回国路费等方面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唐朝建国30余年后是高宗和武则天执政,这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同唐朝建立了外交关系,一些小国家纷纷来到长安朝拜。我们看到的这些没有头的石人就是当时一些国家、地区及唐朝西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使节或首领。武则天为了显示当时的国威便把他们刻成石像立于乾陵朱雀门外两侧,我们称之为王宾像,东群29尊,西群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袍,腰束宽带,足蹬皮靴,双手前拱,造型逼真,神态生动。从那时起,这61尊王宾像就在乾陵这个地方站立了1300余年。今天,这些王宾像的头部大都不见了,只剩躯体,仅存两尊头部完好的、深目高鼻的王宾像可供我们观赏、研究。
 
   我们在对这些精湛石刻艺术赞叹之余,无不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些王宾像的头是在什么时候、被谁、为什么被打掉的?在当地老百姓中间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唐代初年,北方有位突厥族可汗名叫阿史那元庆,文稻武略,智勇双全,深受部落民族爱戴,不知何故,有人雕刻了他的石像立于乾陵,他的儿子阿史那石明得知后,极为不满,于是便扮作喇嘛来到乾陵,一看果然如此,顿时怒从心中起,举起石块就要砸碎石像,却被护陵人发现,毒打一顿赶出陵园,他因此怀恨在心,便想出借刀杀人之计。一天,趁夜黑窜人石像附近的农田大肆践踏庄稼,却造谣说是石像作祟,只有砸掉他的头,才能免除祸殃。老百姓信以为真,纷纷冲上乾陵,砸碎了石像头。阿史那石明趁机捡回了父亲的石像头,用包袱裹着背回家,从此乾陵上的王宾像就成了无头石像。传说毕竟是传说,但由此不难看出,这些石像的丢失与损坏无不与人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有关。其实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考证,这批石人像的头部大约是在距今五六百年前的明末清初时期的屡次战火中被毁掉的。

    狮子是百兽之王,而人们雕刻的狮子却有着“第一守护神”的美称,让它镇守在陵墓、宫殿、衙署、宅院门前,成为人们心中忠诚、无畏、威严和庄重的绝对象征。把蹲狮作为陵墓的守护神,是从唐朝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乾陵,从我们眼前的这一对蹲狮开始的。这对石狮是用整块的纯色青百雕刻而成,身高3米有余,每尊重约42吨。看,它们呈现的是蹲坐的姿态,这种姿态不是在休息,而是正在值守岗位,正在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它们的头部抬起,前肢直立,圆睁的双眼注视着前边的神道,眼神中包含着警觉、自信和威严;它们张着大口,露出巨齿,似要发出震撼山谷的吼声,令人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陵园的东、北、西三门也都放置一对造型相同的石蹲狮,以显示勇猛威严和帝王陵寝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唐朝人打破了传统的习俗,毅然将外来的狮子取代了老虎,作为最神圣的帝王陵的主要守卫者,这里还包含着唐朝人对外开放,从一切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巨大热情。

  刚才从神道上走过来看到的就是石刻最集中的地方,多达113件。这些华表、翼马、鸵鸟、石人、石马、石碑、石狮等造型逼真,神态生动,件件都是艺术珍品,个个都能讲出一段有趣的来历,给人以美的享受。制作这些石刻的材料都是来自梁山西乳峰南面的采石场内。是无名工匠们用当时先进的铁锤、钢凿、錾子等工具,一锤一凿、日夜不停、加班加点雕琢出来的,至于如何运到指定位置,又如何竖立起来至今都是未解之谜。据史书记载,雕琢一件石刻大约要经过10道工序,又经过测量计算,一件体积最小的石刻也重约10吨 (东列北数第三个石人),用料3立方米。它从开山取石到加工雕琢再到最后安装完毕需要1089个工日,以每日工作8小时计算,意味着1人要干1089天,又考虑到工作面较小,最多可能容纳四五人同时施工,则5 人要干218天才能凿出这样的规模。最小的石刻如此,那么陵园里最大石刻的用料、费功、耗时就可想而知了。很难想像在当时的条件下,唐人竟能雕琢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在没有电作动力、没有任何机器的条件下,仅靠手工劳动创造出这样的石刻,不能不说是创造了奇迹。

献殿遗址

  现在来到了陵园一处面积较大的建筑遗址跟前,就是当年的献殿,也是1300多年前帝王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干余年前的建筑已倒塌无遗,建筑基址也被深埋于黄土之下,在它的上面我们只能看到两通青石雕成的碑。一通是由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唐高宗乾陵碑》,一通是由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诗人、作家郭沫若先生书写的《乾陵·唐高宗与则天皇帝合葬之墓碑》。两通石碑,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看起来都是帝王陵墓前的墓碑,但仔细分析碑文内容却大不一样,前者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石碑后面的高山里埋葬的不只是唐高宗,还有女皇武则天,是两位皇帝的陵墓,这不是书写者的笔下之错和遗漏,而是他的有意之作。封建时代的清王朝,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观念非常严重,碑文的作者毕沅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理所当然地要遵循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因此,为乾陵题写碑文也只能如此。后者的碑文,提名叫响武则天也是皇帝,死后也葬在乾陵陵园,不但肯定了武则天的皇帝地位,也写明了她的葬身之处,符合历史事实,也符合实际做法。

  现在面对大家的是两座用青砖垒起来的高大的建筑和中间宽阔笔直的神道。高大浑厚的青砖建筑是当年阙楼的遗迹,是陵园里不可缺少的礼制性内容。神道是通向祭奠和陵前的导引大道,又称御道、司马道,这种神道每一座陵园都有。再往前看,两座乳峰顶上也有一座呈梯形状的建筑,它们也是当年阙楼的遗迹,像这样的遗迹在浩大的陵园中共有12座,陵园南边因为有三重门,每座门外都有两处阙楼,所以仅南边就有6处遗迹。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在高等级的都城、陵墓、宫殿外都有设置,它有四种作用:一是观望、守卫;二是区别等级尊卑;三是张贴政令;四是思过反省。完整的阀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遗迹外,在它的上面还建有单檐或重檐的楼阁式建筑,建筑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它们的结构形式在唐墓壁画中可以找到。为了保护当年阙楼的遗迹,文物部门在4处阙楼遗址外面用青砖按照原来的形状进行了保护,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地宫
 
   帝王陵园里的重要部分是地宫,地宫又称 “玄宫 ”、“幽宫”。因其结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媳美,俗称地下宫殿。地宫里的随葬品最能引起人们种种遐想。古人认为,墓葬是人的灵魂的归宿,所以,非常讲究 “厚葬”。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大量的财富埋进了神秘的墓室之中,除了金银财宝之外,还有大量的日用器物、工艺美术品、文房四宝、图书绘画以及生产工具和科技成果等。这些埋葬物品之所以珍贵,还在于它们都是当时最流行、最时尚的东西,又都是特别制作的,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玉、陶、金银器等,它们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和科学技术水准。可以说这些宝贝是我国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帝王陵墓中的随葬品尤为丰富多彩。乾陵地宫深藏着千余年前男女两位皇帝,因此是最吸引人、最迷人的地方。地宫的所在就是这座高大的山峰,在山的东南面半山腰处有一条打交叉的小道,这就是地宫的洞口所在,也是进入地宫的起点。当年地宫里的金银珠宝等所有随葬品包括先后入葬的两具大型棺橔就是从这里进入地宫的。洞门用4000多块长方形的石条按次序全部封堵,石条之间用铁细腰拴板拉固,空隙之间再灌以锡铁汁,便整个石条混为一体。然后在石条上面用黄土覆盖,以图内部永久保存,与外界永世隔绝。从此乾陵地宫以及大量的随葬品伴随着巍巍梁山在这里默默沉睡了1300多年。千百年来,多少人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探测其中的奥秘,但都苦于史书记载得甚少和未曾科学发掘的缘故,神秘地下宫殿内的秘密至今还是无人知晓,以至于成为乾陵最大的谜团之一。

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全面勘察,在地宫外面的所有地方都没有发现任何盗掘的痕迹,并根据史书记载,推测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地宫里价值连城的随葬品一定完好无损,这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事情。由于目前我国在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保护方法、保护手段等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对这座人类文化宝库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何时发掘的计划,估计现在发掘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相信,揭开乾陵地宫神秘面纱的日子不会太远,因为科技在发展,国力在增强,等到乾陵地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

  乾陵气势恢弘,石刻众多精美,但这都是地面上人们能看到的东西,然而它远远没有满足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好奇、探测之心,因为地下宫殿神秘莫测的东西,我们仍一无所知。现在我们去参观距离乾陵东南方向2公里左右的一座陪葬墓。兴许会满足你的好奇之心,会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因为它是仿照帝王陵墓建造的一座墓葬。这座墓葬就是唐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就建在这座墓的遗址上。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由死而产生的丧葬风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身份地位不同,享受的墓葬等级也不同。比如,一国君主活着的时候叫皇上,死了叫“驾崩”,埋葬他的地方叫“陵”;其他人包括皇帝的子孙和王公贵族死了叫“薨”,安葬的地方叫“墓”;而老百姓死了就叫“死”,安葬的地方叫“坟”。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刚才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陵,而将要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墓。


摇钱树游戏机_森林舞会老虎机-游戏官网